DVD机
讨论完显示设备,还要说一下DVD碟机。别看DVD的主控芯片只有少数厂家把持(索尼,松下),但是DVD被解码后的成像信号的修饰效果,各厂家有很大的不同。
DVD机目前市面上都是“逐行+双解码”的,还有少量老式非逐行的产品。如果一些名牌大厂的产品以极低的价格在促销(比如三四百元),你一定要问一句是不是逐行的,这太重要了,许多厂家在甩淘汰了的库存。宝马配好鞍,高清逐行当然要配逐行DVD,否则效果反不如普通隔行电视,虽然后者有栅栏门儿的感觉,但在图像还原性比逐行电视配隔行DVD要清晰。
不久前DVD厂家相继推出了可以放映“MPEG4”压缩格式的DVD机,使得MPEG4跨出了电脑平台,向家电挺进。这种DVD机得到了像微软这样的巨头支持,可以播放AVI和WMV格式。
有人看到MPEG2比MPEG1强大很多,所以从简单的序号关系认为MPEG4比MPEG2更优秀,许多商家也在这样宣传。MPEG4的正经名称是ISO/IEC 14496,在图像质量与压缩码率成为鱼与熊掌之势时,MPEG4舍鱼而取了熊掌,所以MPEG4的图像质量不如MPEG2,但是体积要小得多。虽然二者都是720*480分辨率,但就算用MPEG4的最大码率(4Mbps)来压缩,依然无法与MPEG2的高码率相比。但是MPEG2在码率低于3M后画质便开始急剧下降甚至惨不忍睹,而MPEG4在1M以下仍然表现适中,与2M时区别不大,在500K还能对付着看,效果与VCD不相上下。这就是MPEG4的本质,为低码率而存在。并非一些兜售压缩DVD的商家所言,MPEG4碟一张盘放五部电影,画质可媲美DVD,现在许多新标准都是这个路数。过去人们总习惯于用扫描线的多少来评价画质,这个时代在DVD到来时应该终结了。MPEG4与DVD同为480线,但总体画面质量差了很多。这就好象现在CPU只拼主频是没用的,AMD 64比同主频的INTEL要快很多,整体质量的考量才是根本。
MPEG4的故事
其实MPEG4在MPEG组织公布之初就被微软看中,把它做在了WINDOWS里,支持AVI文件,这是九十年代末的事情。一开始MPEG4的V1与V2版效果并不好,经过微软V3版的改进后大有改观,成为一种新的流行标准。但是微软的老毛病又犯了,将V3版只用来支持ASF媒本流格式,并将代码封闭,专而利之。一直与微软战斗的资源共享派当然不干了,一些高手成立了DXN公司(DivX Networks),将V3的内核成功破出,独立开发了全新的MPEG4编解码器并免费流传,成为MPEG4的新一代利器,这便是DivX 3.11,它的来势汹汹,势头很快盖过了微软的MPEG4 V3。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微软要追究DIVX的责任,使得DXN公司不得不抛弃一些技术,尽最大的可能保留一些关键自主技术并申请了合法化。之后,为了弥补所抛弃的部分,DXN展开了一项OpenDivxCodec软件协作活动,完全开放的代码如同UNIX一样吸引了各地许多高手参与改进,终于有了Encore2版,DIVX完全摆脱了微软的阴影。此时的DIVX已经在MPEG4领域红透了半边天,DXN公司成名大振,盟主地位已现,就在桃子熟透时,DXN一抹脸儿突然改变初衷,像微软当年一样封闭了源代码,并信誓旦旦地拿出了当年的开放式软件条款,开放式软件有两种条款,GPL和LGPL协议,前者是完全开放的,后者是在某种条件下可以化为私有的,DXN恰是使用了后者。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个早就留下的陷井,各路软件高手大呼上当。紧接着DXN在Encore2的基础上开发了Divx 4系列,等到DivX 5出台时,已经要求严格的付款注册了。于是攻守之势再易,转瞬间“几度夕阳红”,新的对抗DIVX的组织成立,名字恰好相反,取名为XVID,誓与DIVX作战到底。在原来OpenDivxcodec的基础上,高手们不久便开发出了XVID,其性能与DIVX5不相上下,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但是不唯利是图的话,这样的红旗又能打多久呢?
不管怎么说,作为DVD厂家,MPEG4这三家谁也得罪不起,它们都有一定的用户群,所以只好来个“全兼容”。这应该感谢为DVD机写MPEG4支持的OS厂家,我一直不知道它们的具体情况,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家,虽然支持MPEG4的DVD机有许多种,但其OS只有两种。如果我们以界面形式为界定的话,一种是在屏幕左面列文件名的,我称之为“左列式”,代表DVD厂家是新科、厦新、金正等,一种则是在右边列出文件名,当然就是“右列式”,代表厂家是Philips、万利达和现代。左列式的图像色彩好,并且支持画面的缩小与放大四倍,但因为MPEG4的格式太多,极个别的不能支持;右列式的图像偏亮,画面不能缩小只能放大两倍,但兼容性极高,几乎支持所有的MPEG4格式(AVI,WMV)。左列式目前我发殃的只有上述三家,价格要贵一些,其余全部是右列式OS。其中性价比最高的居然是“现代”,我以前根本不知道现代也做DVD,在北京家电市场三巨头国美、大中和苏宁中,只有苏宁店有售,是由深圳一家合资公司做的。
DVD厂家们将支持MPEG4的这些AVI影视文件称为“网际电影”。其实网上最多的是RM文件,体积更小,可惜还没有这样的DVD机。我做过很多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播放MPEG4的这一功能实用性并不高,一个原因是DVD机在播放AVI文件时会有范围误差,内容超出电视屏幕,如果字幕行位置太低,有可能被侵吞掉一部分。这下才明白画面“缩小” 功能的用处了,缩小一半后就可以显示全了。有意思的是,右列式虽然不支持缩小,但原始能见范围比左列式大一点(有限),真让人无所适从啊。另一个MPEG4不适用的最致命原因是,目前支持MPEG4的DVD机只能按4:3的比例播放AVI,而电影大部分都是宽银幕,这会造成画面不匹配,横向丢失严重,放大失真等连锁反映。所以MPEG4画质媲美DVD是无稽之谈。
DVD机的选购
如果不兼顾MPEG4功能,只需要选购名牌大厂的产品即可,它们对色彩还原等细节上把握比较好。国产DVD机中有九大厂家值得一提,它们的联盟在折腾EVD产品:上广电(sva)、新科(shinco)、厦新(amoi)、金正(nintaus)、步步高、万利达(malata)、金裕兴、创维(skyworth)、长虹(changhong)。另外还有宏图(hiteker)不错。最大的DVD厂家是新科,上广电也是请它做的OEM。
DVD机的视频输出方式
逐行DVD可以包括五种视频输出方式,普通的AV视频输出、S端子输出、隔行分量输出、逐行分量输出和VGA输出。前三种已经是隔行时代的产物了,后两种输出对于DVD的画质很重要。
色差分量是指将视频信号以蓝(B)、红(R)以及色差值(Y)输出到电视上,所以它包括三个输出头,是普通的AV“莲花头”,在隔行时是Y/Cb/Cr,逐行时是Y/Pb/Pr。有的DVD机将逐行分量与隔行分量分别输出,这在老机器中常见,效果最好。现在为了降低成本合二为一了。逐行分量的特点是清晰度高,亮度高,色彩真实,缺点是会有少许的信号偏差,看文字时有扭曲感,看画面时很“锐”(sharp),这个缺点却恰恰成为看DVD电影时的优点,人物的通透感极强。
VGA是电脑的显示标准,它是以RGB三原色来传输,接头为15针梯型口,从原理上来说它的信号最保真,看文字等信号时非常平滑,逐点柔和,但也由于太过精细,使得画面整体偏柔,对比度差,与逐行色差分量相比看电影时缺乏层次感。
以上两种输出是DVD画质最好的输出。一些DVD机偏偏在这两种输出时出现问题,有的是在逐行分量输出时对比度异常,不但色彩不饱和而且亮度超高,下调也无济于事,这种现象最常见,有的在VGA方式时色彩过于浓艳、亮度低,甚至出现套红不准或者白平衡失调的现象。在众多的DVD机中同时两种输出都表现出色的几乎没有,这又成了鱼与熊掌的问题了。所以要强调大厂名牌,像新科、宏图等国产品牌,二者的协调上比较适中,尤其是逐行分量表现出现,很适于播放DVD电影。上面提到的现代,虽然在MPEG4功能中性价比不错,但在逐行分量输出时就出现色彩异常,没有饱和度的现象,在VGA输出时色彩过于浓艳失真,要进行电视机的降色调整,调完后翻回去看正常电视节目都快成黑白的了。在普通的家电商店中,展示DVD都用的是AV或者S端子,这些端口在色彩、亮度和对比度上都不会有问题,但画质较差,所以在选购DVD机时,一定要让商家试试VGA或者逐行分量的效果。可惜这些是针对逐行电视的,商家一般展示DVD机都在用隔行电视,连个接线头都没有。好在大商场是可以换货的,回家一定要好好试试才行。
既然说到了接口,顺例提一下未来比较流行的高保真接口DVI。适用于高分辨率多色彩的纯数字传输,也兼容模拟接口,带宽可达1.65Gbps,用于高清分辨率输入(1920*1080)完全没有问题。电脑高端显卡都配有此接口,虽然大部分用户都没有DVI的显示设备,只有部分高档高清电视才支持这个接口,但它确实给VGA带来了冲击。不过这和我们讨论的重点没有关系,因为目前的DVD不需要用到这么高的带宽,
DVD图像的最佳播放组合
在图像分辨率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是个头儿越小越“清晰”,这是由于人眼的精度限制以及对细节的错觉造成的。在电脑上也是如此,一张较模糊的照片,如果在PHOTOSHOP中缩小到50%甚至更多,看上去会比原来要“清楚”。同样的,小屏幕比大屏幕显得清楚,也就是说小屏幕使人忽略掉的细节更多,容易藏污纳垢,使人无法真正判断一张DVD的画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作客,朋友听说我喜欢收碟就问我有没有最新的电影,比如最近的《特洛伊》、《后天》之类。我说没有,一位朋友就拿出《后天》来说,你看看吧,很不错的,地铁边上买的。我说要等好版出来再看,朋友就急了,这就是好版啊,真的很清楚的。于是我们便在一台21寸的小电视上播放起来,隔行的感觉虽然稀疏不过我能正确还原,只需要看一两眼我就已知道这是下载版了,比枪版好点有限,用RM翻成MPEG2后做的DVD,在21寸电视上都出现马赛克,这如何能接受?这说明我们在品评DVD画质时,需要有一个标准,这是我下一章要谈到的。建立这个标准前,我们要有一个公认的平台。
我建议的播放平台就是:逐行电视+逐行DVD+逐行分量的连接方法。
电视的大小最好是34寸,如果预算有限,至少也要29寸的真逐行(29寸电视为了追求低成本有的会有极大的水份,号称的逐行达不到要求),要区别出来也很简单,看电视机后面是否带有VGA和逐行分量接口(Y/Pb/Pr),这才能看出画质细微的差别。网上许多发烧友DVD大虾,都在用电脑看DVD,这会极大降低对画质的敏感度,有的大虾认为“有颗粒感”的DVD画质就很好,有的则相反,其实只要放到大型的逐行电视上一看,马上就会有答案,根本没什么可争的。电脑显示器点距小,没有辉度,在播放DVD画面时的显示算法与电视也不同,容易出现“毛边”。如果你不用特殊的播放器,只用普通的软件来捕屏,你会发现你捕到的是一个极怪的内容似乎并不存在的画面。
因此要搭建一套可以用来审查DVD光盘画质,甄别细微差别的系统,应该需要34寸的逐行电视机(至少29寸)+逐行DVD机,并用逐行分量的方式接入行。
小结:
1:DVD的音频最好用5.1声道的音响系统。
2:看DVD最好的设备仍然是电视机。
3:逐行与高清电视有很多猫腻,购买时要注意。
4:电脑与DVD机,在还原图像时,各厂家效果都有些不同,请选名牌大厂。
5:目前MPEG4在DVD机上不太实用,除非能改进缺点。
6:逐行电视配逐行DVD机效果最好,建议用逐行分量的连接方式,电视机与DVD要都要有“Y/Pb/Pr”的接口。电视机大小以34寸为宜,最少要29寸,这能对画质进行品评。在电脑上或者小电视上,是难以看清真正的画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