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布鲁
查看: 827|回复: 4

[這裡有碟友是無錫人嗎?] - 無錫變臭城。水荒大出走。 太湖藍藻釀生態災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發展後治理之路 再也不能走下去了
(明報) 06月 01日 星期五 05:05AM

【明報專訊】

  「太湖美啊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一曲吳儂軟語,道盡波光粼粼風光旖旎的太湖柔美風情。然而,如今「臭美」的太湖水卻成為江南魚米之鄉無錫人的噩夢,一場太湖藍藻爆發所引發的生態災害,導致無錫的自來水,與下水道的污水一般惡臭。「先發展後治理,邊治理邊污染」的人禍魔咒,終於令中國經濟社會最發達的長三角核心地區民泷,飽嘗自己埋下禍根所種出來的污染惡果。

  無錫當局以「突發性的生態災害」來定性此次污染事件,然而,這個只是無錫當局為自己多年來治理太湖污染無方、應對此次自來水污染事件失當的一種開脫。

  太湖水位過低、生活和工農業污水挹注過多,污染是隨覑該區域的工業化進程而逐漸加劇,曾經讓人引以為傲的蘇南鄉鎮企業繁榮、上海    經濟騰飛和浙江臨湖地區民營經濟的原始積累,都是太湖污染之始的源頭。

  今日的太湖地區,以佔全國不到0.4%的土地面積和3%的人口,創造了佔全國13%的國內生產總值和19%的財政收入,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正是這種高速經濟發展的成就,掩蓋了太湖湖泊生態系統結構遭受破壞,連續發生湖泊萎縮、功能退化、水質污染、濕地減少等現象。

  然而,由於迷信「發展是硬道理」,太湖流域的江蘇、上海、浙江等省市當局,或許相信只要經濟能夠起飛,總能找到治理污染的辦法。

  實際上,早在1996年,時任國務委員的宋健就已經警告,太湖水變味了。而且,太湖水的污染治理曾經先後被列入國家「九五」、「十五」規劃的重點水域污染防治計劃。這次無錫爆發的生態災害,再明確無誤地告訴當局,「先發展後治理」的道路根本走不通,後果只能是「邊治理邊污染」。

  諷刺的是,早在今年1月江蘇召開人大會議時,就有人大代表    明確指出,每年夏季,太湖流域的梅梁湖成為藍藻爆發的重災區。藍藻中的毒素對人體危害極大,太湖流域腫瘤發病率在全國遙遙領先,太湖水污染已嚴重威脅民泷的健康。「蘇錫常都市圈」已成為嚴重的水質型缺水城市,這將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後果。然而,在這次生態災害爆發之前,無錫當局正舉辦「第二屆中國徐霞客國際旅遊節暨第十屆無錫太湖旅遊節」等為無錫貼金的形象工程,剛剛接待了聯合國    副秘書長、人居署執行主任安娜‧蒂貝瓊卡,為無錫申報「聯合國人居獎」做鋪墊。可見只顧經濟發展的無錫當局,對生態災害的爆發根本沒有警覺。

  太湖污染是人禍,更嚴重的是,太湖污染只是70%中國江河受到污染的一個側面,如果不徹底擯棄「先發展後治理」的發展思路,去年哈爾濱    市民面對松花江毒水而搶購礦泉水,今年無錫市民面對太湖臭水而搶購礦泉水的悲劇,將一再重演。

  在5月10日召開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大聲疾呼﹕「如果松花江水污染狀?沒有改觀,即便有一天老工業基地振興了,GDP高高地上去了,也只能算是個失敗的教訓。」我們為周生賢能有這樣的真知灼見而叫好,但是,要徹底擯棄「先發展後治理」這條路,恐怕還須中共最高領導層以行之有效的方式,真正貫徹環保「一票否決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怜的太湖,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一直说要治理,十几年了,越来越差。虽然不是无锡人,但也心疼啊!
大陆的新闻这几天一直都在说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环保贴(一贯支持):lol:



[ 本帖最后由 phoenix 于 2007-6-1 23:1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报纸上也看到了,无奈啊!顶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車,遲早都全球滅亡!
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布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布鲁蓝光网(blufans.com) ( 沪ICP备16023182号-1 )

GMT+8, 2025-4-7 00: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