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布鲁
查看: 2154|回复: 0

低调的实力派——Coda S12.5后级功率放大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8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保真音响》2010年1月号,作者:潘志强
   动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是2009年12月。回顾今年试听过的放大器,Coda给我留下了相当不错的印象。Coda这个品牌在国内的知名度比较低,它是美国著名放大器品牌Threshold(美国精神)的主要设计者自立门户后创立的品牌,在国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009年年初的时候试听的是价格最低的CS后级放大器,搭配的是美国LAMM ModelLL2电子管前级。这一套组合的声音均衡大气,有足够的素质去搭配昂贵的音箱而不汗颜。之后试听过甲类的S5.5后级放大器,这个机器属于Coda的高端型号,这台机器具有甲类50W×2的输出功率,其音色温暖高贵,而且驱动力出乎意料。不过这台机器送来没多久,代理就着急收回--因为突然有客户买下了。不过后来送来了S12.5,是一台125W×2的立体声后级放大器,外观和内部用料都和S5.5有些相似,但是线路上有所不同。

   S系列的外观与C系列有很大的不同,不过厂家说这并不代表档次的高下。具体还有什么不同呢?我后来发现,从设计上来看,主要的区别是功率放大管的选用上不同。虽然两个系列都是采用多对功率并联输出,但是S系列都选用了中小功率管,而C系列选用的是大功率管。这样一来,两个系列的声音风格略有不同是理所当然的了。

   S12.5的体积不大,外观是黑色的,金属气息浓烈,散热器比C系列的大型。Coda的放大器工作的时候温度不太高,稳定性好,S12.5上如此大型的散热器更增加了机器的可靠系数。和不少Coda的放大器一样,S12.5因为采用了Coda独特的"PrecisionBias"(精密偏压)技术,也有甲类和甲乙类两种工作状态:在在输出功率为20W以内的中小功率下,机器工作于甲类状态,能保证极低的互调失真(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与过零失真(Zero CrossingDistortion),能提供最细致温暖的声音;而20W以上,工作状态就转为甲乙类,这样又保证了有足够的功率去推动音箱,还原庞大的音乐动态。其实,懂行的朋友都知道,我们普通使用情况下,20W以内是能够很多情况下的重播的。S12.5能提供20W以内皆为甲类的输出,实在是个好消息。

   S12.5的机顶盖上刻有Coda的商标,非常醒目。打开机顶盖,我发现机内的布局与之前熟悉的同门的CS非常相似:巨大的变压器、安装在线路板背面的电容,数量惊人的输出功率管大阵,一切都很相似。只是,S12.5的输出功率管都被一个工程塑料条密封起来了,不知厂家这么做是不是为了降低工作时的振动干扰?CS上每声道10对输出功率管的阵容已经让我非常吃惊了,而在S12.5上,这个阵容更加庞大:每声道十几对的输出功率管阵容,给人以十足的信心!S12.5采用了一个容量达到1500VA的KeenOcean品牌的巨大变压器,滤波电容总量144000μF,加上每声道十几对并联输出的功率管,为S12.5提供了125W×2(8Ω)、250W×2(4Ω)、500W×2(2Ω)的强劲输出能力和最高100A的峰值输出电流!试听S12.5时我非常希望搭配上次使用过,印象极佳的LAMM Model LL2电子管前级,但问题是当时LAMM ModelLL2前级售罄,所以代理换了一台瑞士顶级品牌Goldmund(高文)的低端入门级前级SRP2.3来搭配。说是低端入门级别,但是高文的产品也没有便宜的。这台机器音色很有特点,具有高文一贯的魅力,解析力等也都不错,虽然吹毛求疵起来,会感觉它的音场层次感不是特别深,动态不算特别庞大,但是依然有很多非常吸引人的地方。用它搭配Coda S12.5,也算是门当户对了。

试听时使用的器材如下:
前级:瑞士Goldmund  SRP2.3
后级:美国Coda S12.5
音源:英国Meridian 588 CD机
音箱:丹麦Dynaudio 30周年纪念版"蓝宝石"、美国Eggleston Works 最新款Andra 3、丹麦Dali 皇太子钢琴漆版书架箱

   和上次试听LAMM电子管前级+Coda CS后级一样,这次也是一个令人愉快的过程,这台个头不大的Coda  S12.5后级放大器不断地给人带来惊喜,经过一个多月的使用,我大致对它的个性了解如下,和大家一起分享:
        
    细致饱满的声音,温暖甜美
    不知道是否因为S12.5的甲类工作功率(20W以内)比之前的CS(10W以内)更大,还是因为采用的输出功率管不一样,虽然连接的是晶体管前级,S125依然提供了温暖饱满,甜美耐听的声音,非常容易让人一听钟情!
我们杂志社的监听音箱丹拿的30周年纪念版"蓝宝石"是一对声音非常紧密、细致的中型落地音箱,具有极好的解析力与透明度,不过偏重表现音乐细节与乐器质感的风格,有时候会让人觉得缺乏一点温暖美感。这就需要用声音温暖、底气十足的周边器材来搭配了。Coda的S5.5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声音既保持了丹拿的清澈与纯净,又略微增加了一些甲类机器特有的温暖甜美,非常吸引人。S12.5虽然档次没有S5.5那么高,但是那种温暖饱满而又细致的声底倒是有一脉相承的感觉。
美国顶级名厂Eggleston Works 最新款的Andra3是一对非常吸引人的高性价比Hi-end音箱,它采用了丹拿T330D顶级高音和两只并联推挽的丹拿12英寸低音单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它的中音单元改用了两只当红的Morel最新顶级碳纤维三明治振膜的6英寸中音单元,声音在厚润扎实之余又保持了非常好的透明度与速度感,堪称音响性与音乐性结合得很好的产品。用Coda+高文的组合,能展现出这套器材既宽松厚实又快速通透的声音特点。

   荷兰奇诺唱片公司为中国小提琴家宁峰录制的唱片《你好,帕格尼尼先生》是一张演录俱佳的专辑,其中的小提琴那漂亮的音色和丰富的泛音在丹拿30周年或者Andra3上都有绕梁三日的效果,柔润而有有穿透力的小提琴表现,实在是超过近期我听过的一款采用钻石高音的天价音箱。虽说播小提琴是丹拿顶级高音的强项,但是丹拿高音那显微镜一般的透明度的考验下,放大器等周边器材的细小瑕疵也是毫无遁形之处;我发现Coda后级的声音非常细致,能够在挑剔的考验下从容过关。其实,即使是在CS之类的低端Coda放大器身上,音色细致也是一向的特点;我曾经说过CS的声音比以前我们编辑部使用的Aragon8008B温和细致;而在S12.5身上,这种温和细致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体积虽小,底气十足
   S12.5的体积很小,如果扣除了散热器所占的体积,那么机箱的体积更小;个头不大,又不是D类放大线路,您可能会忽略S12.5的推动力--不过,充足的电源设计和每声道十几对功率管并联的阵容,造就了S12.5的出色的驱动能力--输出功率125W×2(8Ω)、250W×2(4Ω)、500W×2(2Ω),峰值最高有100A的输出电流!虽然感觉没有CS后级放大器那么有力,但是S12.5在应付丹拿30周年时依然游刃有余,除了低频的重量感稍差一点,你不会觉得这是一台"小功放"。
我特别用它推动了有双12英寸丹拿低音单元的Andra 3和一对采用13英寸Eton低音的大音箱,Coda S12.5基本上能够胜任,特别是在25m2以内的环境里,我相信他推动大多数音箱都不会太吃力。
   总之,这一套前后级搭配,我个人觉得是用来欣赏音乐的、代价不太高但是素质不俗的一套组合,他们的声音不是直白中性的监听声底,而是在温暖宜人、略带甜美的同时又有很好的清晰度与解析力,容易吸引人一直听下去。

   说了这么多好处,那有没有不足呢?当然也有一点。在搭配瑞士Goldmund高文SRP2.3前级时,CodaS12.5在低频动态上稍稍有点保守,考虑到两件东西都不是各家的高级型号,所以这一点小遗憾可以理解。另外个人觉得这一套系统的音场深度稍差,原来以为是后级的原因,谁知把前级换成MarkLevinson的No.326之后,音场的宽度和深度表现大幅提升;看来主要的原因还是前级的问题。高文的这个前级毕竟是他家最低端的产品,有着不错的音色,但是电源设计较弱,导致了动态的不足和音场深度不够。

   时下的音响器材涨价风潮此起彼伏,有些原来的二线品牌也卖出天价,而素质更高的一线品牌更是不惧报价。以广州白天鹅音响大展为例,很多音响的价格已经是只能让普通工薪族望而兴叹了。从白天鹅音响展回来,听到素质很好而价格克己的Memitism(模范)15.2合并机与Coda后级,我发现其实还是有很多惠及普通消费者的好东西,知名度可能不太高,但是比如像Coda的功率放大器就是很好的选择。
最后,我觉得Coda的S12.5后级特别适合搭配电子管前级,在一般中小型的室内搭配高素质的书架箱或者小型落地箱,这样既有细致温暖的音色,又有充沛的推动力。不要以为您的宝贝书架箱体积小,用小型合并式放大器就可以搞定。试一下CodaS12.5后级放大器,您会发现原来书架箱如果实力充沛的前后级去搭配,会让您有更多的惊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布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布鲁蓝光网(blufans.com) ( 沪ICP备16023182号-1 )

GMT+8, 2024-12-3 01: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