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蓝光网(blufans.com)- 蓝光 高清 4K UHD Blu-ray 影音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布鲁
查看: 8410|回复: 30

[品牌套装] 日本评价第一投影机,JVC DLA-HD750清明把玩三天,上测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6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要特点
1》业界最高,真实对比度50,000:1
2》获得THX Display规格认证
3》配备2倍电动变焦高品质投影镜头
4》16档光圈调整
5》1920×1080 Full HD解析度
6》具有水平垂直Lens Shift
7》新加入色彩管理功能
8》用家可自订Gamma曲线
9》搭载Silicon Optix「Reon-VX」影像处理晶片
10》可搭配Anamorphic转换镜头
11》拥有2组HDMI 1.3输入端子
12》工作噪音最低仅19分贝



●型式:D-ILA单枪投影机
●显像元件:倍速驱动对应0.7吋16:9 Full HD D-ILA×3
●解析度:1920×1080
●光源:200瓦UHP灯泡
●光输出强度:900 ANSI流明
●投影尺寸:60~200吋(16:9)
●真实对比度:50000:1
●相容电视系统:NTSC、PAL、SECAM、NTSC 4.43、PAL-M、PAL-N
●HDMI输入信号对应: 480i、576i、480p、576p、720/60p、720/50p、1080/60i、1080/50i、1080/24p、1080/60p、1080/50p
●镜头:1.4:1~2.8:1,2倍电动变焦镜头
●输出入端子:HDMI 1.3×3、3RCA Y/Pb/Pr×1、S-Video×1、Composite Video(RCA)×1、Mini D-sub 15-pin类比RGB×1、Trigger Out× 1
●耗电:280瓦(待机1W)
●尺寸:365×167×477.5mm(WHD)
●重量:约11公斤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家公司的制品设计者都有不同的想法,在我们布鲁蓝光网看来,JVC研发人员的想法非常与众不同。他们率先业界推出了全世界第一款倍速显示的液晶电视,然而现在当其他大厂都以倍速显示作为这一代顶级投影机的主要性能诉求之际,JVC却反其道而行:不玩倍速,而是扩大和其他制品真实对比度的差距。



性能优异,通过THX显示器材认证
       之前布鲁蓝光网在评测一些投影机时曾经提到过:一部份玩家认为要有倍速显示,动态画面的清晰度和顺畅度才比较理想;但也有一些人到现在还不能适应倍速显示的画面,他们觉得倍速显示的画面「太滑」,没有真实电影每秒放映24格胶卷的动态画面抖动感(或是日本人所称的「快门感」)就欠缺一种看电影的感觉。总之,用不用倍速各有各的看法, DLA-HD750没有倍速处理,原厂的制作重点在于画面的色彩、深沉的黑与丰富的细节,它是目前市场上极少数获得THX显示器材认证( THX Certified Display Program)的制品,通过THX对于画面亮度、色彩再生能力、对比度、Gamma与数十项性能检验。本机与上两代机种(DLA-HD100、DLA-HD1)的外观差异颇大:有着黑色光泽感的机身,看起来质感更精致,机体缩小了,以往「宽型」的机身变成了「长型」。对于玩家而言,外表的改变并不重要,内部有什么改变才是重点。
发表于 2009-4-6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最强hi-vi投影机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D-ILA显像元件与「WireGrid」的优势
       本机采用的显像元件是三片Full HD解析度、宽高比16:9的0.7吋D-ILA芯片。 D-ILA原来就属于垂直配向的LCoS,因为它是反射式显像元件,驱动液晶的TFT矩阵与连线都在D-ILA「像素的背面」,不是在「像素的旁边」,因此像素的间隙可以作得非常窄,使此显像元件的「充满率」(开口率)高达93%以上,几乎是Full HD液晶板的两倍,高密度的画面特性,使D-ILA投影机投射较大尺寸画面相当具有优势。

      话说回来,制作投影机使用LCoS芯片的公司又不是只有JVC一家,为何JVC的真实对比度(请注意:不是所谓的动态对比度)特别高?其中的关键之一在于JVC独家开发了「WireGrid」光栅片,此项元件初次使用是在DLA-RS1与孪生机DLA-HD1身上,此光栅片全部是用无机材料制成(不易变质),它是在玻璃薄片上镀上密密麻麻平行的铝线(线宽数十nm、线距一百多nm),让P波穿透过去、反射S波,以此取代传统的偏振分束稜鏡(PBS )。使用「WireGrid」光栅片的光线散射状况远比偏振分束稜鏡低,因此JVC沿用至今,这正是使他家投影机真实对比度超高的法宝。



独特的分光元件「WireGrid」

(图1)


(图2)

       由于D-ILA是「反射式」液晶显像元件,因此在负责R、G、B显像的D-ILA芯片前需要一个光学元件让光源穿过、打到D-ILA芯片显像之后,再让反射回来的光穿透过去。以往这类投影机使用的光学元件都是PBS,JVC认为旧有的方式杂散光太多,无法使投影机做到高对比度,因此使用「WireGrid」取代PBS,图1是WireGrid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实际的应用状况如图2所示。 JVC的D-ILA投影机都是三板式,因此有三组WireGrid和D-ILA,在三原色显像后,最后于Cross prism结合、从投影镜头将影像送出。

[ 本帖最后由 大Z 于 2009-4-6 23:1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入「固定式」可变光圈机构,将真实对比度提升至50000:1
        原厂的说明资料中并没有提到它与HD100使用的D-ILA有何不同,因此我判断本机仍然沿用上一代原生对比度高达40000:1的「超平滑」(配向膜平坦化、液晶分子排列整齐)D-ILA,而DLA-HD100最终取得的真实对比度数据是30000:1,为什么DLA-HD750可以做到50000:1呢?

       这回DLA-HD750的光学改良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光学系统的构造,光路由以往的「L型」变成「直线型」以减少光的损失,再者是在投影镜头部分,纳入了光圈机构,藉由缩小光圈将杂散光排除。我要特别强调一点:本机的光圈机构并不是随输入影像亮度信号变化的「Auto Iris」,它是采取「固定」档位的调整,从光圈全开到缩至最小共分为16档,在用家选定光圈之后就不会再变动,缩小光圈测得的对比度数据仍属「真实对比度」,这就是DLA-HD750对比度数据较上代机大幅提高的主因。藉由「固定式」光圈机构缩小光圈提高对比度的作法以前很多DLP投影机都在用,以此获得的「投影机真实对比度」通常会略高于「显像元件的原生对比度」,先前JVC不用,大概是因为真实对比度领先对手太多、觉得没有必要吧!然而新机要超越旧有的HD100实在不容易,只有使出这一招,把真实对比度拉高到50000:1。

[ 本帖最后由 大Z 于 2009-4-6 23:3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要让光圈机构更具实用性,光输出还得够高才行

缩小光圈固然能提高对比度,但是也会让画面变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原理。 JVC当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如果新款投影机的光输出强度和上一代机种一样,缩小光圈之后,搭配低增益大尺寸银幕时画面就会变得不够亮,又得把光圈放大或全开,这么一来可变光圈机构就变得比较没有实用价值了。因此研发人员在前述的光学系统构造改良(减少光损失)之外,还使用了高效率灯泡作为光源,因此本机的灯泡瓦数虽然和HD100一样(都是200瓦),但光输出强度却增加了三分之一(从600 ANSI流明大幅提升至900 ANSI流明)。本次试用时我搭配120吋KIKUCHI WA银幕,它的增益仅有0.85,然而当我将DLA-HD750的画面打满光域时,在灯泡设定为「高」的状态下,还有缩小光圈的空间,缩小光圈之后不仅黑位更深沉、且仍能保有充足的画面亮度。



左边HD100,右边是HD750

最新一代机器更加亮一点




随着光学结构的改变,本机散热风路也作全新的设计:前两代机种的进风口是在面板右端、出风口在面板左端;本机的进风口仍是在面板右端、但出风口已经改在机身左侧。由这样的状况来判断,上一代机种的风路应为U型、新机为L型,由于DLA-HD750风路的散热效率较高,风扇的转速得以降低,使本机的最低噪音值仅有19分贝(在灯泡模式处于标准的状态下),比HD100足足减少了5分贝,即使把本机装在座位附近,用家也不容易听到它的工作噪音。

[ 本帖最后由 大Z 于 2009-4-6 23:3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画面是HD750和HD350的比较

我们用仪器调整到完全一样的参数

所以出来的效果非常接近

但是左边的HD750对比度更好,更加光泽一些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搭载新款2倍电动变焦镜头

在投影镜头方面,除了新添加光圈机构之外,其余的数据看来与上一代机种相当近似:变焦倍率2倍,使用最广角端搭配80吋、100吋、120吋与150吋银幕所需投影距离依序为2.40、3.01、3.62与4.53公尺,最望远端(最长投影距离)则分别为4.89、6.13、7.36与9.22公尺。本机镜头移轴(Lens Shift)的幅度也大致与前款机种相同:画面可上下移动±80%、左右±34%,但Lens Shift以全部改为电动控制(以往机种需要使用起子旋转螺丝) 。除此之外,原厂还考虑到本机的使用便利性,在镜头前方新添「电动滑门」:在开机时自动让镜头露出、关机就自动把镜头盖起来。

前两代机种的投影镜头都是由全玻璃镜片所组成,新机的投影镜头依然如此,但结构已有改变,由以往的「13群16枚」变成「15群17枚」,其中包含ED (低分散)镜片在内,在原厂资料中有特别说明:新款镜头的性能改良主要是在聚焦与降低色散、减低色渗三方面。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测试片考验本机的i/p转换与除噪能力

      本机的背板上有两组HDMI 1.3端子,在本次试用时,我已经确认它能够对应12 bit(各色)Deep Color。在影像电路部分,本机并未沿用上一代机种的Gennum影像处理芯片,而是采用Silicon Optix HQV Reon VX-210作为数位影像处理的核心,它负责的主要工作包括i/p转换(包含True 1080i to 1080p)与像素变换(包括SD讯源与720p上转1080p),处理精度为10 bit。

      Silicon Optix向来十分注重i/p转换与除噪能力,布鲁蓝光网常用的HQV Benchmark DVD与HD HQV Benchmark(BD)测试片就是Silicon Optix出品,这次我就用这两张测试片检验本机的SD与HD循序扫描处理与除噪性能。果然不出所料,HQV芯片果然有「主场优势」:无论在480i或1080i输入的状态下都看不到斜向锯齿(jaggies),且都能够快速侦测出电影讯源、正确地pull-down 。

      当SD讯源输入本机时,可以在进阶页面中调整除噪(NR),其中包含RNR、MNR与BNR三项。当我以HQV Benchmark DVD的「静态杂讯抑制」与「运动适应杂讯抑制」两段作检验时,在输入高杂讯画面的状态下,只需要把NR选项的数值调高到某个程度,就能把画面的杂讯「完全铲除」,不仅让画面变得清爽干净,并且几乎没有损失细节,画面物像依然锐利。随后改用HD HQV Benchmark的「HD杂讯抑制」作测试,此时本机的NR选项不提供调整,我能够看出本机有降低杂讯的能力,但画面上仍留有一部份杂讯,我想或许是原厂基于画面细节的考量(没有施予「重度」的除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布鲁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布鲁蓝光网(blufans.com) ( 沪ICP备16023182号-1 )

GMT+8, 2024-5-7 04: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